退出TA的作品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9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2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6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公安部和笔架山,一个是北京国家机关的重要部门,一个是黑龙江的边疆农场,本来没有什么关联,但在那特殊的年代,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连在了一起。 1969年国家各大机关分别在全国各地建起了自己的“五七干校”。公安部也建了两个,一个在湖北,另一个就建在了我们北大荒的笔架山劳改农场。别的地方都叫“五七干校”,只有公安部这两个地方叫“五七战校”。 笔架山农场位于集贤县,距离我们农场350多公里。 1950年春,解放军炮兵一师来到这里,当年开垦出22500亩土地,还没等到收获就奉命去了朝鲜。 11月,解放四团接管了耕地,团长王志臻考察了地形,决定在笔架山建立农场,于是把建在丰乐镇的临时场部搬到了笔架山。 四团的学员都是少尉以上的国军军官,解放团的任务就是对学员通过教育和生产劳动达到悔过自新。 1953年2月,农场转交给松江省公安厅劳改部门,定名为“松江省笔架山劳改农场”,对外称“笔架山农场”,开始接受改造各地的劳改犯人。 从1953年到1963年10年间,共生产粮食一亿四千多斤,改造犯人14000多名。 1969年3月8日,一列绿皮专列缓缓驶进了笔架山,车门打开,一大群身着蓝色臃肿棉衣的男男女女涌出车厢,人群中就有公安部副部长刘复之一家及一批公安部的高级干部,他们是来“笔架山五七战校”劳动改造的。 公安部在笔架山生活的这段时间,农场领导没有像南方某些干校那样对他们另眼相待,他们说:下放干部也是人,与我们同吃同住,我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刘复之的孩子和农场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吃一起睡。聂连增的儿子聂小光还送给刘复之部长一双狗皮袜子。 下乡的知青也和公安部的干部生活劳动在笔架山下,他们也会在一起喝个酒吃个饭。 患难见真情,刘复之恢复原职后,始终都没有忘记笔架山人民的情谊,农场有了难处也会去麻烦刘复之。 2008年,笔架山的56名知青撰写了一部回忆录《难忘笔架山》,原公安部部长刘复之亲笔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 50多年过去了,笔架山、公安部、知青丝丝缕缕缠绵着,沧海桑田,人们早已定格自己命运的坐标点上,然而通过笔架山结下的友谊却永远烙在了两地人的心里。 #北大荒人在抖音 #北大荒人 #北大荒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9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5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
00:00 / 07: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