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TA的作品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6
00:00 / 06: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19
00:00 / 0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理解需要or不需要共情 #新国辩 #辩论 #同理心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认知结构 正方总结陈词: 共情,可能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政治的极化。这个世界上,确实会因为共情带来一些坏处,但是共情带来的好处是无法替代的。这些坏处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规避,可以把自己剥离出来,让我们跳到不同的立场上去,使得共情这件事情可以达到。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创造那么多的手段,让我们的共情力慢慢的上升,就是为了规避立场的固化,以及被极化所带来的风险。你放弃共情,即失去了内心的触动、那一份利好。 我们永远要明白,理解这件事情,永远不要那么轻易的说出口,因为理解这句话就是轻轻的两个字,但落在那一个你无法共情的人身上,可能就是一把刀子直接插到他的心里。 反方总结陈词: 作为一名辩手,我能跟你产生共情。但是为了今天更好的打完这场比赛,我决定要放弃这份共情,把你们的立论拆光,这是我对你最好的回应。 今天只是好跟坏的比较,我们建立了各种语境来跟大家说明。当我们说a需要b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线缩了a。当我们说辩论比赛需要资料的时候,我们并不指每一场辩论比赛需要资料。它隐含的意思是好的辩论比赛需要资料,在这里“需要”就是“必须”的意思。 我们如果谈论的是“理解需不需要共情”,其实正方缩小了对于理解的范围,他们在理解前面加了很多的前缀词。 关于自然科学,跟人没有关系的部分,谈不上共情,我们也就不做讨论。把这部分刨出之后,在很多的人文社科新闻领域,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个体,我们应该站的更远一点。当我们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时候,就算对方没有讲话,我会被打动,我没有办法以一个第三方公平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事情。在新闻报导中必须要保持中立客观,不论你个人在采访中有多么强烈的情感。 在人文社科跟知识的领域,我们不需要共情,共情反而是有害的。今天最后的战场在于情感,当我们谈到人与人情感的时候,需不需要共情?今天对方必要告诉我们,很多的理解不叫理解 那不是“真正的理解”。对方的定义中,只有你真正体验和感受过的那些情感之后的理解,才叫做真正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循环定义。那不叫理解的理解是真正的理解,这些理解占据了我们大多数的理解生活。 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部分,那些比较重要的核心的理解。对方告诉我们应该共情,共情不同立场的双方。你看似是一个特别有怜悯心的人,但你要知道共情是有聚集效应的。你只会跟那些跟你感情
00:00 / 01:57: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