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TA的作品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4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1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9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董事长荣毅仁邀请李嘉诚出任中信董事。 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于1978年移居香港。1986年,荣智健参加香港中信集团的工作,不久,升为香港中信的董事总经理。 荣智健雄心勃勃,他不满足坐“现成”的交椅,想凭自己的实力,创立一家完全由自己所控的公司。李嘉诚以扶植两个儿子的心理,关注荣智健的事业。 李嘉诚任中信董事10年,未做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如今,交情不错的荣智健有心大展鸿图,世叔伯岂有不帮之理? 李嘉诚、荣智健都看好借壳上市,英雄所见略同。借壳上市是股市术语。一家公司上市,原则上需要5年以上的经营实绩。循正式手续在交易所上市,需花费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买家无需动用大额资金,有别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 李嘉诚、荣智健在股市多方寻找、权衡,相中了泰富发展这只壳。李嘉诚的英籍高参杜辉、廉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的财务顾问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12港元/股的价格购入其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 泰富市值725亿港元,是当时股市“蚊型股”。中信没有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换股,及以物业作价的步骤而完成的。李嘉诚和荣智健都曾是港龙(曹光彪的主力舰)的股东,与曹光彪打过交道。因此,这次收购是经各方慎密协商的,是互利的公平交易。 到1991年6月,泰富经改组、集资、扩股之后,股权分配是: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5%、曹光彪5%。泰富正式改名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从股权分配上,可见李嘉诚旨在促成这件事,而无意获取权益。 李嘉诚以自己的商业地位及经商才能,帮助中资,意义深远。“在商言商,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中资在香港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与英资、华资三足鼎立的趋势。与中资交好,可为今后进一步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8: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