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TA的作品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00:00 / 07: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重庆涪陵816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体工程,6万人8年完工 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1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让反华的敌对势力不断派侦察机进入我国这些核设施,我国的核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65年,毛主席和周恩来密谈了半个小时,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要把一些东北和沿海地区的重要军事设施转移到西南地区,隐蔽在山沟里。从地上转为地下,也就是大三线建设。在一这重要决定下,周恩来总理亲自从三个备选地址中为816工程选定了重庆涪陵的白涛镇。1965年,一支神秘的代号8342的工程兵部队,来到了白涛镇这个金子山的山沟里。毛主席及中央领导的保卫是由8341部队来负责的,来白涛镇的这支部队代号为8342,可见中央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这个代号8342的部队,原先是工程兵54师是曾修建过康藏,青藏公路,天山公路的精兵强将。这2万人的先头部队,刚来这里的时候是以建设 建峰化工机械厂的名义,当地的村民也都从这里搬迁了出去。白涛镇从此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地图上也没有了白涛镇的存在,这里的军民只能靠一个的信箱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山沟里宁静的白涛镇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最多时有6万多的军民包括技术人员在这里施工。他们用8年的时间人工挖出了全长24公里的洞穴,18个主洞,130多个通道,洞穴的顶部到山顶有200米厚,可以抗100万吨级的核弹攻击。我们走过的那个长长的蓝色的洞穴就是从乌江引水用的引水洞,(因为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水用来冷却降温)走在这3.6米宽的洞穴中,充满了好奇。但是谁能想到在不远的乌江上还建设了6座巨大的抽水泵,这些乌江水可以通过这个管道跨越60米的高度,通过3公里的长度引水洞可以直接到达金子山的核反应堆。在枯水期,这六台抽水泵如同时工作,会让这流量与黄河相当的乌江水上的船只断航。#旅行 #西藏自驾游 #重庆涪陵 #816地下核工程 #旅行推荐官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斯嗒滴1周前
221基地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位置: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海拔3000多米。 - 名称:代号221,对外公开名青海省综合机械厂,也叫青海矿区。 - 面积:占地1170平方公里(有说法称前期占地570平方公里),基地分甲乙两区,甲区负责科研生产,乙区是生活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相距10公里。 2. 建设背景: -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际上的核讹诈与核垄断,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和原子弹被列入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经过严格的选址,最终青海的金银滩草原被选定为“221基地”的所在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相对便利、水电条件良好、地广人稀利于保密和战备。 3. 发展历程: - 建设阶段:1958年,随着李觉将军带领的队伍进驻金银滩,“221基地”的基建工程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大军汇聚于此,包括军人、科学家、工程师、普通劳动者等,仅用1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包括13万平方米建筑的基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任务,一个水电暖路齐备,集科研、生产、生活为一体的核武器研制基地拔地而起。 - 科研攻坚阶段: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但中国的科研人员没有退缩,陈能宽、程开甲、王淦昌等一大批科技精英来到金银滩,开始艰苦卓绝的科研工作。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科研人员克服了饥饿、寒冷、疾病等困难,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 成果产出阶段: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221基地研制成功并爆炸;1966年10月1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 历史意义: - 221基地是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为中国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 - 它孕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5. 现状:如今,221基地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昔日守卫森严的军事禁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青海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分厂区、车间等被保留下来,向人们展示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0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