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TA的作品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曾经震惊法学界和考古界的西周“五祀卫鼎”上的铭文记录了什么? 这件文物的出土曾如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法学界和史学界掀起了惊涛骇浪!它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国宝级的文物五祀卫鼎。 时光回溯到1975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的平静被打破。村民们在村西取土时,无意间挖到一个窖穴,里面横七竖八摆放着众多青铜器。村民们立即向文物部门报告。很快考古队派人赶赴现场展开抢救发掘。令人惊喜的是,专家先后清理出37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而五祀卫鼎就在其中静候着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五祀卫鼎造型简约大方,通高 37.2 厘米,口径 32.7 厘米,重23斤。它有着双立耳和三柱足,腹部微微下垂,口沿下那一周以细雷纹衬底的勾连窃曲纹的装饰,为其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西周时期,冶炼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促使青铜器大量生产,部分器物也因此呈现出简单直率的风格,五祀卫鼎便是这一时代特征的生动写照。 然而,真正让五祀卫鼎名震天下的,是其上面多达19行、总计 207 个字的铭文。这铭文所记录的内容,犹如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直接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周朝土地政策的认知! 铭文讲述的是西周共王五年正月发生的一件违约事件。鼎的主人裘卫与邻居邦君厉因耕地占用问题产生纠纷。邦君厉因治理河流需占用裘卫的土地,承诺赔偿五百亩田地。可土地被占用后,补偿却不见踪影。裘卫无奈之下,将邦君厉控告到刑伯和伯邑父以及定伯等执政大臣那里。在执政大臣的询问下,邦君厉当场承认补偿的承诺,表示愿遵守约定并立下誓言。随后,执政大臣命令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手续。为铭记此事,裘卫将这一契约内容和事件铸于鼎上。 从铭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裘卫作为原告申诉,执政大臣的询问,被告的陈述,以及执政大臣的仲裁和对仲裁结果的执行,一系列环节构成了完整的审理程序。这对于法学界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关于五祀卫鼎的命名,“五祀”源于鼎上铭文末尾的“共王五祀”,表明此鼎制作于西周共王五年。“卫”则表示这件青铜器的主人是西周贵族裘卫。 五祀卫鼎内的铭文深刻反映出,在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经归为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仍需经过王朝众臣,这意味着贵族对土地的兼并在制度上已得到默认。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史学界和法学界而言,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艺术在抖音 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古迹 #吹爆美好目的地 国宝文物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4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2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7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6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9
00:00 / 57: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5
00:00 / 57: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